close

    DSCN0305.JPG  
  (圖1:司馬庫斯入口)

  六月初到司馬庫斯進行兩天一夜的旅遊,這篇遊記斷斷續續寫著,拖了四個月才完成。

  司馬庫斯是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泰雅族部落,這裡在1979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在1995年對外道路才開通,這裡堪稱是台灣最偏遠的原住民部落。司馬庫斯是帶領族人在此落地生根的祖先,前面的「司」則是尊稱。

  早上七點鐘集合,總共兩部中巴,我和Ling搭的A車是高底盤中巴(因為人數的關係從低底盤改成高底盤),看到車子心裡就知道肯定會晃很大。七點鐘出發,一路上只有兩三次短暫停車休息,中午在魯壁用餐,抵達目的地已是下午三點多了。

  車程中有三個小時走山路,後面兩個小時是高海拔山路,路面狹小而且呈「之」字形盤旋。我們先是登上一座山的山頂,然後向下到河谷,過橋後再登上另一座山。高底盤中巴走這種道路很驚險,晃動程度是用隨手杯喝水水會噴到鼻子上,一路上也時常因為U形轉彎或會車而倒車,司機先生真的是非常辛苦,連續兩小時都要高度專注精神,實在是不容易。到了山上,嚮導的說法很傳神,他說大家辛苦了,有沒有一路上幫司機踩剎車呀?

  真是佩服Ling,路上多半時間都在小眠,我是閉上眼睛就頭暈,索性看導遊放的印度電影《三個白癡》,這部長片還真好看,有很多的爆笑情節,可是實際上卻是在探討教育的意義,下午三點多到達司馬庫斯時,已播到片尾了,導遊原本希望我們下車 Check in,第二天再把電影看完,沒想到大家「霸車」,導遊無奈讓我們看完電影才下車。

  我們拿了鎖匙進房間,因為雙人房客滿的關係,我們就兩個人住四人房,導遊特別交待,我們泰雅族的朋友很可愛,希望我們只用一張雙人床,如果被發現使用兩張床,就要算四個人的價格。房間裡設有浴室,擺放兩張雙人床後沒剩太多空間,雖然備有毛巾,不過盥洗用具都要自備,我覺得這樣很環保。附帶一提,房間都是木板隔間,講話輕聲細語比較好,不然隔壁耳力好的人會聽光光。

DSCN0310.JPG  
(圖2:下午三點多山嵐氤氳的司馬庫斯)

  由於四點半才有遊客中心提供導覽,我們放下行李後就在附近走走看看。這個時候因為有山嵐的關係,看不清楚遠方,但整個環境給人非常寧靜的感覺。一開始我們走到教會(長老教會),外觀看起來很簡陋,但裡面卻非常漂亮溫馨,晚上我們會在這裡參加晚會。

DSCN0313.JPG  
(圖3:原木打造的司馬庫斯實驗小學教室)

  接著走到司馬庫斯的小學,教室都是用原木建造而成,覺得這裡的小學生好幸福呀。後來在導覽時聽嚮導說,以前這裡的小朋友必須走到對面山上新光部落小學,走過去要半天的時間,這怎麼唸書啊,走到學校就準備回家了?原來他們週一到週住校,週末才回家。在部落青年扛著一根根原木親手建造教室之後,現在部落裡的小朋友不用再這麼辛苦了。(看了公視紀錄片才知道,他們原本希望由政府設立小學,但政府要求他們割讓土地,於是他們決定自行建造。)

DSCN0308.JPG  
(圖4:教室內部,玻璃倒映著窗外風景)

  現在小學裡總共有十位小朋友就讀,總共有四位老師教學。這裡採行雙語教育,國語和泰雅語,看到窗戶上貼著英文單字,所以可能也有教英語喔。嚮導很幽默,他說歡迎我們把小朋友送來這裡留學,前三名都會留給我們,市長獎、教育局長獎....也通通留給我們。

DSCN0317.JPG  

(圖5:用枯木製成的煙斗造型路燈,全部採用省電燈泡)

  四點半一到,大家就到遊客中心前面集合,我們的嚮導是一位才廿歲出頭的泰雅帥哥「木」,他帶領大家參觀部落,一路上為我們介紹部落的歷史,還不時教我們講泰雅語,這彈舌音實在是太難了,還什麼要彈舌3.5次喔,我的老天呀,原住民朋友真是超適合學法文、德文之類的。

DSCN0324.JPG  
(圖6:部落的瞭望台,泰雅語發音要彈舌3.5次,太難了吧)

  在司馬庫斯所有建築都是木造,當然這是就地取材,但也是這個部落的刻意堅持。在部落開始發展觀光後,顯然經濟有了明顯改善,我們看到許多新建的房屋,新舊屋的一大區別是舊屋採用木造窗戶,而新屋比較大而且採用鋁門窗。此外,部落青年在幾年前開始推無煙社區,所以這裡不賣香煙喔。 

DSCN0327.JPG  
(圖7:新建的民宅,在司馬庫斯沒有鋼筋水泥的房屋)

  在一個多小時的導覽過程中,我們不時要讓路給車輛經過,適逢端午三天連假,好多人開車上來玩喔,根據我在用餐時的觀察,少說也有數百人,人數比部落居民還要多(居民不到 180 位,總共有28戶人家)。而且不止遊客多,寵物狗也不少,人狗齊齊出籠。一路上我們看到小米倉、瞭望台、住宅、水蜜桃棚架、夫妻樹等等,可惜六月時節只能看到綠樹,沒有春花、秋楓和冬雪(這裡是有機會下雪的)。

DSCN0325.JPG  

(圖8:民宅的門牌,名字最後面不是姓氏而是父親的名字,刻著房子圖案表示主人的職業是建造房子)

  導覽結束後享用晚餐,我們一桌十人總共九菜一湯,每道菜都很大一盤,有山豬肉、烤雞、全魚、時蔬,菜色非常豐富美味,只是份量太多我們十個人根本吃不完。吃飯時只顧著享受,忘了拍照留念。

  晚上在教堂裡有舉辦晚會,開場時由部落青年組成的樂團暖場,這個樂團很有海角七號樂團的Fu,為我們做導覽的帥哥「木」不但擔任晚會主持人,還兼任樂團吉他手,他剛剛新婚的老婆(木說他結婚時,聽到台下傳來幾聲嘆息呢,哈哈)則擔任主唱,她同時也是遊客中心的櫃台接待,另一位女歌手則是咖啡廳的老闆娘,其他樂手則都是在學學生,他們在外地讀書,休假時就回山上打工。

  樂團唱完幾首福音歌曲後,就由部落小學全校十位小朋友表演舞蹈。最後是頭目講話,看公視紀錄片才知道頭目之前得肺癌休養了好一段時間,這天他看起來氣色還不錯,頭目用泰雅語發言,當然旁邊有人擔任同步口譯啦。

  頭目很幽默,他說泰雅族務農,放棄平原遷往偏僻深山的原因有三。首先,在平地耕種要彎腰,但在山坡上彎腰角度比較小;第二,住在海邊海水太鹹難以入口,乾脆搬到水質良好的源頭;第三,泰雅勇士以前都只用樹葉擋住重要部位(後來懂得織布後就用布料製成「中央擋布」),而新竹風大常常會把褲子吹掉,為了避免尷尬乾脆搬到深山裡。

  其實我們都知道,是晚來的漢人移民迫使原住民往深山裡搬遷,大家都是為了求生存,很難講是非對錯。只是當原住民必須接受漢人統治時,文化差異與地處偏遠使得原住民成為社會弱勢。幽默的頭目說,說不定泰雅族人會推出一組總統候選人,這樣颱風過後的救災速度可能會比較快,談ECFA時會更照顧台灣利益。在幽默的談話中,不難嗅出他們的無奈與不滿。

  第二天清晨是這次旅程的重頭戲,用完早餐約六點半,大家朝登山入口前進,正式展開來回十公里的步道之行。步道整體而言還算平坦,但中間還是不乏上坡與下坡,如果遇上路面潮濕就更難行走,這時就明白那些登山老手人手一支登山杖或長柄雨傘的原因了,三隻腳比兩隻腳容易施力呀。

  步道有一段是崩崖地形,路面全是碎石,山坡全是岩石沒有植被,也就是說可以滑壘直達溪谷。第一段很短可以快快走過,就在快要走到比較長的第二段時,前面一家四口折回頭了,因為小朋友害怕不敢過,這下後面的人開始剉咧等了,還好路面夠寬可以直行,不需要橫著走,所以眼睛向前看走過去,那裡敢欣賞什麼「美麗的溪谷」風景呀。

  途中經過兩段竹林,這些竹子都是前人種植的,走在其中不由得想起臥虎藏龍當中武林高手在竹林上空過招的片段。長達五公里的步道,要到距離終點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才有廁所(名為天空之城,原來泰雅年青人想上洗手間時,都會跟長輩說要去看天空),我們不敢帶太多水,但是實在失算了,走路走得汗水淋漓,一路上只會想喝水,根本不會想上洗手間,怕太早把水喝完,每次都只是喝一口水潤嘴,幸好Ling身上帶著八仙果呀。

PICT3373.JPG  
(圖9:陽光由上向下灑落的竹林)

  走了快三小時終於到了巨木區(對泰雅族來說,樹木不可能為神,所以他們稱巨木不叫神木),因為樹根盤根錯節,所以得手腳並用行走巨木區。走過巨木身邊時,我在心中向它們道謝,謝謝它們守護著台灣的山林與水源。其中最大的一棵巨木是大約兩千歲的 Yaya(泰雅語母親之意),在日本人入侵時,曾經有不少泰雅人在此躲過一劫。
DSCN0344.JPG 

(圖10:兩千年巨木Yaya)
 
  許多巨木週圍都設有一圈木樁,目的是預防有人盜伐。原住民為我們防盜木者,政府卻防著他們盜木,連颱風過後撿拾漂流木都犯法,不久前,司馬庫斯就有兩位原住民因此遭到控告。日據時代終結,原住民並沒有拿回他們的獵場,獵場隨著改朝換代到了另一個統治者手中,我們的國家公園有部分其實也是「掠奪」而來,很多時候「文明」不過是「經過包裝的野蠻」罷了。

  回程因為路途熟悉速度比較快,沿路看到不少晚起的人才剛出發,有人帶著福態的小狗來減肥,有情侶漫步其中女生穿著夾腳拖,也有穿著短褲的女兒跟媽媽抱怨被蚊子咬,看到這些不由得會心一笑,相信他們應該走不到巨木區吧。

  回到起點才十一點多,原本想去喝杯招牌馬告咖啡(馬告是一種泰雅香料),結果咖啡館因為老闆娘還忙著在餐廳上菜而還沒開門咧。中午用餐時出現一位金髮碧眼的美女幫忙上菜,她笑盈盈地為每桌遊客上菜,大家對她都好奇,有人說可能是教會的人來幫忙,我則說會不會是泰雅勇士射來的佳人呢,不管如何,她很可能在小學裡兼職教英文吧。


  用完午餐後,趕著上車離去前外帶馬告拿鐵咖啡,沒有機會坐下來欣賞風景喝咖啡,是此行的小小遺憾。我們上車只喝了一口咖啡就放著,因為接下來兩個多小時是無法停車上廁所的,還好我們有遠見,喝掉半杯的人果然還沒到休息站就內急了。


  看完賽德克巴萊(賽德克是泰雅族的亞族)後才把這篇遊記寫完,心中感觸又更多了。部落頭目的性格決定了部落人的命運。如今交通發達,要到司馬庫斯仍不容易,當年帶領族人到此定居的祖先更顯艱辛,但為了延續部落族命,他們義無反顧。現任的頭目則帶領司馬庫斯採行「共同財產」制度,在這裡只有部落帳戶而沒有個人帳戶,族人的教育與醫療費用完全由部落負擔,參與工作的男人月薪 11,000,女人月薪 14,000(因為還要照顧家庭,所以比較多,進步吧)。 
  當然,這樣的社會制度不是所有族人都接受,一路走來也遭遇許多困難,但不想再看到部落青年直著離開橫著回來,司馬庫斯選擇主動求變。相信上帝會眷顧這個部落,也期盼有更多的原住民部落走出自己的路!

公視的司馬庫斯專頁:http://www.pts.org.tw/smangus/ch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facat 的頭像
    sofacat

    沙發上的小懶貓

    sof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